這是我這兩天看到,截下來的圖
乍看這個標題,有人以為吳宗憲進違禁品,也有人覺得他兒子又惹事了。
結果是他公司的健康食品被仿冒,從中國進來的山寨品被海關攔下來。
前陣子的全明星辯論會中,討論過一題,
「標題殺人氾濫的現象,主要的責任是媒體還是民眾?」
節目中針對此題辯論的關韶文,說自己當過六年的影視記者,
學校老師教,標題就該簡短的說明完內容,而主管說標題不能寫完內容,不然誰還要看內文。
他說當時部門要求記者平均一個月點閱率要有400萬,
扣掉周末休假,一天要有18萬點閱率,一天至少要產出10篇稿子,也就是一篇要1.8-2萬點閱。
未達標的人,下個月就得負責幫辦公室的人打雜。影片內容
節目中,對於辯論方的立場是因題目持方而定,不見得是本人想法,
但至少講出來的數字應該是實際案例。
另外也有一些相關研究分析,其實有高達5-6成的人,包括在社群軟體或論壇、新聞,
只憑標題就會對文章內容或新聞,做了評斷及留言,他們不只可能沒完整看過內文,甚至還分享轉貼了這篇文章。
那你們覺得標題殺人,是媒體導致的,還是民眾導致的呢?
是媒體覺得聳動的效果更好,你做了就能超越同行的績效,導致劣幣驅良幣的一起成了亂源,媒體共同向下沉淪。
還是民眾常不經思考的點開聳動標題,而不願去點一個看標題就知道內容的文章,
導致正派經營沒人看,良幣被民眾驅離,惡性循環逼了媒體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