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天堂近年大舉進軍影視產業,這波策略背後的真正原因,近日在《超級瑪利歐》之父 宮本茂(Shigeru Miyamoto)的一番談話後掀起熱議,尤其是那句「遊戲會過時,但電影能永遠留下」的言論,一度在社群引發誤解與爭議。
 
事件起因於 TheGamer(已刪文)引用轉載共同社(Kyodo News)報導,誤將宮本茂的發言整理成「遊戲最終會無法執行,但電影能永遠存在」的引述,這句話迅速被轉載,甚至被解讀為任天堂轉向影視化的主要理念。
 
然而,幾日後 Bluesky 網友 Erasu 指出,該句實際上來自另一篇關於「任天堂博物館」的訪談,且內容被拼接自不同段落。
 
經查證後發現,原始發言來自日本遊戲雜誌《Nintendo DREAM》官方網站 Nintendo Dream Web 刊登的專訪,並非任天堂官方媒體直接發布。該網站由株式会社アンビット(Ambit Inc.) 管理運營,長期與任天堂合作進行遊戲製作人訪談與報導。
 
根據原始專訪,宮本茂談到他對任天堂作品保存的思考,他指出當遊戲的新版本出現後,舊遊戲往往變得難以被玩家遊玩,這讓他感到「非常遺憾」。
 
因此,任天堂開始涉足影像製作,試圖讓自家創造的世界與角色能以另一種形式被長久保存。
 
宮本茂也提到,將遊戲設置為「可遊玩展示」的方式雖然有其限制,但透過影像與影片紀錄,這些作品可以更長久地被傳承。他並說明,自己長年以「讓人們持續選擇任天堂」作為創作的主題與方向。
 
 
如果要讓大家理解任天堂全體,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我們的IP。所以我們就創造了這樣的空間(指 USJ 超級任天堂世界)。現在我們是以IP、主題樂園、電影為窗口,讓人們認識這些IP,進而回歸到任天堂的遊戲。展望未來,任天堂作為一個大品牌、大IP,當然遊戲會在其中,但我希望能創作出更多具有魅力的東西,讓更多元的內容能夠納入其中。
理所當然的,人們記住的終究是IP。因為遊戲一旦推出新版本,舊版本就無法運行了。但這真的很令人遺憾。
我們之所以開始涉足影像製作,實際上也是源於這份遺憾——我們製作的遊戲只能透過虛擬主機才能繼續遊玩。雖然在博物館裡遊玩也有其局限性,但影像作品是能永遠保存的。
 
類似的東西逐漸增加,任天堂整體就會成為一個更大的品牌。我總是在強調一個主題:「創造讓人們選擇任天堂的理由」。我希望有朝一日,當小孩升上小學一年級時,大人們會想著「那就送他任天堂吧」,不是某個特定遊戲,而是「升上小學一年級就送任天堂」這樣的時代能夠到來。
 
換言之,宮本茂的意思並非貶低遊戲、推崇電影,而是在思考如何讓任天堂的角色與世界觀不受硬體世代更替的限制,能長久被記住。
 
任天堂影視化戰略:讓角色世界延續、讓玩家回歸
 
在 1993 年的真人版《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慘遭滑鐵盧後,任天堂曾長期遠離影視產業。但近年來態度出現巨大轉變,2023 年上映的《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成為全球票房黑馬,促使公司啟動更廣泛的跨媒體企劃。
 
任天堂目前正製作 2026 年上映的《超級瑪利歐銀河》動畫電影,以及 2027 年登場的真人版《薩爾達傳說》,並在近日釋出 Nintendo Pictures 的首支短篇動畫《Close to you》。公司也在 2025 年 8 月重組子公司,以強化與電影角色相關的授權、周邊與現場活動業務。
 
宮本茂將這些影像化企劃視為「重新連結玩家與任天堂作品」的重要機會。他認為,隨著世代更迭,影視作品能喚起懷舊情感,促使人們重新接觸遊戲,進而強化整體品牌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