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X 50 系列顯卡推出之後,各家筆電廠紛紛推出新品,技嘉則是針對中階消費市場推出 GIGABYTE GAMING A16 系列筆電,主打超薄機身搭配技嘉專屬 GiMATE 智慧 AI 夥伴,並導入技嘉引以為傲的WINDFORCE 散熱系統,強調可以達到 0dB 靜音體驗。
多樣化硬體配置、豐富的 I/O 更是不在話下,此外這款筆電的螢幕還能平躺 180 度,方便更多樣化用途使用。究竟這台不到兩公分厚度的筆電表現如何呢?
規格與外型設計

GIGABYTE GAMING A16 本次設計語言與以往的技嘉電競筆電有所區隔,透過大量的光影與絲印讓 A16 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出不同的光影反射,A 件的 GIGABYTE logo 有別以往做成平面件,弧形 logo 在光線下的反射特別有立體感。
C 件上以羅馬字取代阿拉伯數字的 GAMING 16 型號表現,加上尾部以斜線凹印 GAMING 字樣點綴,設計感直接往上拉升一個檔次。



直接把系列型號 GAMING 16 呈現於鍵盤區右下角。

可完全打平展開的 GAMING A16。
GIGABYTE GAMING A16 採用 Intel 13 代 Core i7-13620H 這顆中階的處理器,很明顯的對標上 AMD 8845HS,但支援 PCIe 5.0 就是一大優勢,雖然能耗比小輸 8845,但主打遊戲、AI 等應用,還是要以效能強為首選。
與 i7-13620H 攜手合作的是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獨顯,搭載 8GB DDR7 顯示記憶體,透過 MUX Switch 獨顯直連技術,最高可以達到 85W,再加上 NV的lackwell Max-Q 技術,對於 A16 這台的效能真是讓人充滿了期待呀!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本身的算力已經逼近 800 tops,對於輕量地端 AI 運算幫助不小,GAMING A16 不僅可以拿來玩遊戲,AI 運算與應用也是 GAMING A16 很重要的賣點之一。


機身提供兩組 DDR5 SO-DIMM 插槽,最高可安裝到 64GB,兩組 PCIe 4.0 SSD 最高可達 4TB 的容量(受測筆電記憶體為 16 GB DDR5-5200、1TB Gen4 SSD),擴充能力不容小覷。 顯示部分採用 16 吋 WUXGA 解析度 1920*1200、165Hz IPS 面板,整體機身並不算小,但是重量控制在 2.2 公斤左右,單手拿起來還不到太沉重,外出攜帶的負擔也不會過大。
GAMING A16 的 I/O 集成在筆電左右兩側,左側為 RJ 45 網路接口、HDMI 2.1、USB 3.2 Gen1 A 口與 C 口各一,其中 C 口支援 DP1.4 輸出與 PD 3.0 供電。右側一個 USB 3.2 Gen1 Type-A、USB 2.0 Type-A,以及 3.5mm 麥克風/耳機整合接口。
另外,A16 提供一個 150W 的變壓器,透過筆電左側 Type-C 進行 PD 3.0 充電。

16 吋的螢幕走的是窄邊框設計,螢幕佔比達到 90%,上方有塞入攝影機模組與紅外相機,所以上方邊框稍稍比兩側厚一點點。Gaming A16 可選配不同解析度的IPS面板,2K 版本反應速度達 3ms、sRGB 色域 100%,亮度 400nits、WUXGA 版本的亮度則為 300 nits。
Gaming 16AH 相機支援人臉辨識功能。


















GAMING A16 支援動態頻率調整,最高更新率 165Hz。
網路部分 GMAING A16 給到了 Wi-Fi 6E 無線網路,兩組 2W 喇叭主要位在機身前方,且支援 Dolby ATMOS 全景聲,可營造虛擬的 5.1.2 聲道,不管打遊戲還是追劇都蠻爽的。
木耳同學們,直接用杜比預先調好的設定檔套入,聲音就已經很棒了!
此外,GAMING A16 的鍵盤也有一些革新,官方宣稱的「黃金曲線鍵盤」,主要是將鍵程拉高到 1.7mm、除了採用 0.15mm 的曲面鍵帽之外,鍵帽面積也加大 6%,換句話說這個鍵盤敲起來手感會比一般筆電鍵盤來的更好。
行程加長但輕手,按壓手感明確又不費力。如果各位有玩過 ThinkPad 鍵盤的話,鍵程也不過才 1.5mm,所以 A16 敲擊起來是很爽的!另外在鍵盤區靠右上也增加獨立的 GiMATE 按鍵,一鍵快速啟動 AI 應用。
觸控板區域面積不小,上面也有線條與中央定位十字,大尺寸觸控板的手感還不錯,定位精準幾乎零延遲。不過方向鍵並未採用全尺吋略微可惜,畢竟已經是 16 吋機身尺吋,還好四個方向鍵的大小一致,也沒有下沉設計,倒也治癒了強迫症患者(笑)。

GAMING A16 有專屬的 GiMATE 鍵,能一鍵快速啟動 AI 相關功能。

大尺寸觸控板的手感還不錯,定位精準幾乎零延遲。
電源鍵位於 C 面正中央,可惜的是沒有提供指紋辨識的功能。
此外技嘉還加入了 Icy Touch 冰感操控區的設計,也就是我們左手常用的 WASD 以及右手 Enter 區塊,在全速運轉下,仍舊可以保持清爽涼快且安靜!
效能與 AI 測試

3DMark測試可達11663分。


搭配的是金士頓1TB Gen4x4 SSD,讀寫速度表現中規中矩。



既然要打遊戲,散熱絕對是重中之重!以往大家都有經驗,電競機種只要全速開啟之後,就會有直升機起飛、身歷其境的快感,不過 Gaming A16 的散熱設計解決了這一個問題。
硬體層面套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技嘉 WINDFORCE 散熱系統,雙風扇加上 3D VortX 立體風道,配合 D 面大範圍的進氣開孔,當機身全速運轉的時候,CPU 與 GPU 的溫度壓制能力非常不錯,廢熱則是從筆電兩側靠後、以及筆電後方排出,我們也附上測試數據讓各位對比。
D 面除了左右各有大開孔之外,底部四角也有腳墊將筆電抬高,對於進氣有巨大的幫助!

試跑一下 Furmark 2 甜甜圈燒機測試,可以發現 GPU 最高溫度可以維持在 80 度,對於一台不到 20mm 薄型筆電來說,是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


技嘉為了旗下一系列 AI 產品,打造了 GiMATE 軟體,可以透過 AI 智慧調控機器狀態,好比遊戲或節能模式等。此外,GiMATE 整合了眾多的 LLM 大語言模型、還有一個 Creator 功能,透過簡易 UI 就可以讓使用者生成圖片、模型等,這還挺好玩的!
細部有非常多的選項可以設定,像是麥克風降噪、風扇轉速自定義等等,光這裡面的設定就可以玩很久…
一鍵開啟 GiMATE,可以直接套用技嘉的各種場景預設值。




當然,你也可以跟 GiMATE 聊聊天,智慧化調整你的需求。
另外 LLM 與 Creator 集成了現在熱門的 AI 功能,也可以透過這邊直接下載所需要的模型執行,就可以在本地端進行運算,相當方便!



我們也透過 Geekbench AI 僅單測試了 Gaming A16 在模擬 AI 運算的表現。單純使用 CPU 執行 AI 運算效能簡直低的可憐,但是改採用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之後運算效率一整個大躍進,畢竟執行大量 AI 運算或訓練,還是使用顯示晶片來處理會更有效率。



總結

GIGABYTE GAMING A16 整體玩下來後,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使用過程中的溫度控制的不錯,還有超好滑的觸控板與好按的鍵盤,165Hz 1920*1200 IPS 面板能文能武,基本影像、文書處理或看電影玩遊戲都難不倒它,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在遊戲或 AI 運算的效能也是可圈可點。
而且 GAMING A16 系列還有許多不同規格配置,從 i5、i7 處理器、1920*1200 或 2560*1600 3解析度,獨立顯示晶片從 GeForce RTX 4050 到 5070 選擇豐富,如果你在尋找一台價格合理、各方面表現均衡的電競筆電,技嘉 GAMING A16 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