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張保障玩家權益的國際行動「停止殺死電玩遊戲」(Stop Killing Games)邁向下一階段,其聲援的歐盟公民連署已於 7 月底結束徵集,連署突破 140 萬人,成功超出百萬簽名目標,歐盟官方展開審查。接下來是耐心等待的過程,運動的發起人、美國 YouTuber「Ross Scott」終於可以好好喘口氣。
「我認為這場運動已經改變了時代的進程,或至少正在嘗試改變。」Ross Scott 在新上傳的總結影片提到許多過去的遊戲關服案例,像是《鬥陣特攻》初代被《鬥陣特攻 2》取代的過程,都是在幾乎沒有反彈聲浪的情況下悄然發生。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若不是這場運動,《飆酷車神》(The Crew)也會只是另一個被關掉的遊戲,就像《黑暗孢子》、《戰鎚40K:扭轉熔爐》、《行星邊際》、《Asheron's Call》、《Dust 514》那樣。」
「停止殺死電玩遊戲」起初目標是引起歐盟立法者關注遊戲議題:每當遊戲公司關閉旗下作品的伺服器後,令原本必須連網的遊戲(無論是單機或線上遊戲)完全無法遊玩,掏錢購買的玩家實質只有「租到」遊戲,並未擁有遊戲本身。
「現在簽名階段結束了,我們進入了一個以『反向遊說』與『政治人脈』為核心的階段。」Scott 坦承政治並非自己的專長,他對這方面完全不熟,「有一些熟悉政治運作的內部人士正協助連署的官方組織者,我也不知道他們的完整計劃是什麼。」
接下來公眾要做的會是長時間的「等待」,Scott 呼籲支持者可以持續寫信給歐洲議會議員(MEPs)等方式,推動議題升溫,也可以協助組織者與歐盟相關行政人員取得聯繫。
回顧這一年多的行動歷程,Scott 認為運動的整體表現已經「幾乎做到人類的極限」,在對抗遊戲被關服即消失的議題上,在各個方面努力到最大可能。他也坦言,像是美國與巴西等地的努力,確實遭遇不少阻力與挫折,但所有人都已經盡力了。
「我認為像法國、德國、澳洲與整體歐盟,才是最具關鍵影響力的地區。」Scott 說,只要其中一個主流市場成功立法禁止遊戲下線即毀棄,運動的目標達成了,「如果這些(歐盟)地區全都失敗,那差不多就宣告結束了。」
隨著階段轉換,Ross Scott 也透露自己將從第一線志工退去「暫時待命」,除非有明確情況需要他再度出面協助宣傳或行動,否則他會先行休息。
「我知道很多人是最近才注意到『停止殺死電玩遊戲』運動,但其實我已經為此全力奔走了一年半,早在這之前就沒什麼休息了。」他略帶自嘲地說,運動白熱化時已經將近兩個月沒時間玩遊戲。
「停止殺死電玩遊戲」訴求是保障玩家已購買遊戲的持續遊玩權利,但從商業可行性、法律責任與開發成本來看有不少挑戰,目前討論的解決方式包括但不衝突可分成四類:
- 加入離線或獨立模式並保存傳輸:
讓原本必須連線的遊戲加入可以離線使用的齊全功能,使玩家即使官方伺服器停止營運,也能繼續享受遊戲,但會增加遊戲開發成本。
- 伺服器程式碼開源:
遊戲廠商釋出伺服器軟體,授權玩家自行架設私服來維持遊戲運作,並提前公布停服計劃讓玩家有心理準備。不過該方案存在監管與安全問題,可能讓版權擁有者承擔法律責任,也講求玩家社群付出的努力。
- 玩家自助方案:
玩家學習備份遊戲檔案,安裝離線副本或參與製作 MOD、私服,類似的非官方保存方案有助於延續遊戲生命。
- 以「租用」取代「購買」:
類似訂閱制,遊戲以租代買從形式上改變消費形態,還有機會降低玩家一次性支出成本,讓玩家先體驗遊戲再決定是否購買,以及更靈活的使用權管理。
從商業可行性、法律責任與開發成本來看,「停止殺死電玩遊戲」面臨大量實務挑戰,業界反對者如 Ubisoft 執行長曾言遊戲服務不可能永遠持續,需平衡玩家權益與公司現實,也有人認為遊戲私服將衍生安全管理缺失。
隨著歐盟連署正式劃下句點,玩家運動接下來能否推動立法,或實際改變業界生態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