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夠支援透明圖層的圖片格式 PNG,在 2003 年推出 2.0 版本之後,就基本沒有再進行過任何的功能上的調整,但隨著網路生態應用的改變,終於在暌違 22 年後,帶來的 PNG 3.0 規範,將原本屬於第三方魔改的 APNG 納入原生標準,並支援 HDR 高動態範圍的顯示功能。
負責制定 PNG 規格的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發表了 PNG 3.0 功能升級,主要針對現代網路環境的需求進行改變,包含動畫圖檔、HDR 顯示、Exif 中繼檔嵌入等新要素。
首先在動畫圖檔方面,PNG 擁有一個名為 APNG 的變體,能夠支援高畫質的動態圖片顯示,比起 GIF 檔只能支援 512 色,APNG 能夠帶來如同原生影片播放的視覺表現,不過該格式是由 Firfox 瀏覽器的母公司 Mozilla 所製作,過去不被納入 PNG 的正式規範上。
GIF 與 APNG 的畫質差別
而在 PNG 3.0 版本,面對網路上大家喜愛「打圖戰」的需求,W3C 正式將 APNG 納入規範之中,由此將能解決瀏覽器顯示支援性問題,以及相關轉檔、開發上的資源不足的缺憾,使這項功能可以更受到重視。
另一個新增重點功能則是加入 HDR 顯示,PNG 將可以支援兩種 HDR 描述檔,分別為 HLG 和 PQ 兩種,雖然目前攝影器材拍攝的影像幾乎都不會以 PNG 格式儲存,但 PNG 是網頁 UI 常使用的格式之一,3.0 改版將能夠讓介面圖示配合 HDR 畫面下進行調整,改善程式使用體驗。
細微的調整則是加入 Exif 中繼檔,讓 PNG 可以嵌入作者資訊、地點等內容,讓檔案管理可以變得更為便利和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