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 大戰場射擊《戰地風雲》(Battlefield)系列最新作《戰地風雲 6》(暫名)密集測試中,隨試玩影片與畫面流出,社群紛紛表達對該系列回歸傳統的期待。當長年忍辱負重老玩家重燃希望時,DICE 宣布新作兵種的武器使用規則,就像潑了一大盤冷水。
《戰地風雲》官方帳號昨日更新「戰地實驗室」開發日誌《兵種系統-第一部分》,系列最新作雖然沒有回歸《戰地風雲 2042》被罵爆的專家系統,採用傳統的多人兵種分類。聽起來很棒,但埋了一塊「地雷」。
戰地系列的兵種選擇不但攸關角色的專屬武器,更決定被動特性與預設配件組合,但 DICE 明確表示,所有兵種都將能夠採用所有類型的武器組合,但有額外的「招牌武器類型」加成,每個兵種在使用各自的「招牌武器」時,會觸發對應的增益效果。
官方舉出目前測試中的實例,偵察兵在使用狙擊鏡瞄準時可憋氣更久,同樣使用狙擊步槍的突擊兵,則不會獲得此加成。
除此之外,每個兵種都有一項獨特的招牌特性(Signature Trait),這些被動技根據兵種在戰場上的定位量身打造,能提供對應的性能加成。如偵察兵開鏡瞄準時會自動標記敵人,鼓勵玩家選用與該特性相輔相成的武器。
各兵種也會搭載一項專屬,且唯一的招牌裝備(Signature Gadget),旨在確保玩家在調整裝備時,至少會攜帶一項能支援該兵種角色定位的工具。
「這些招牌裝備獨立於玩家可選的預設裝備之外」,其他主武器的部分仍充滿無限可能,就像傭兵一般,工程兵能拿狙擊槍、穿吉利服的偵察兵揮舞輕機槍。
DICE 表示「在我們想像中的《戰地風雲》兵種未來,互相關聯的系統與基礎設計原則,這些要素共同塑造玩家在戰場上的角色定位,同時給予自由度來決定如何執行這個角色。」
可自訂內容原文
武器配備(Weapon Loadouts):
可完全自訂的武器配備讓你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你可以選擇使用兵種的招牌武器來發揮該兵種的優勢,也可以依據小隊需求,靈活切換其他武器類型。
兵種裝備(Class Gadgets):
每個兵種都可攜帶兩種裝備上戰場,這些裝備是根據各兵種的角色量身打造的。舉例來說,**偵察兵(Recon)**擅長情報與反情報任務,其兵種裝備包括:部署信標、反人員地雷、雷射標定器等。
訓練(Training):
我們對「訓練」系統的理念,是提供一系列可在對戰中解鎖的技能特性,進一步提升你執行角色的能力。隨著你在對局中投入越多,會逐步獲得基礎屬性加成與其他增益,強化你在戰場上的表現。
投擲物(Throwables):
我們在投擲物設計上的核心思路,是為每個兵種提供最能強化其角色定位的投擲選項,確保其在戰場上發揮最大效益。
對從 1942 打到《戰地風雲 5》的傳統派玩家來說,這消息宛如國殤。海外論壇 Reddit《戰地風雲》板塊情緒急轉直下,隨手一滑就能看到幾篇抱怨文章,玩家指責 DICE 毀掉兵種識別、無視玩家意見,根本不尊重《戰地風雲》的歷史。
有位玩家直言這消息「噁心至極」並質問「為何官方總是故意把一切搞砸???」另一位稍微理性的玩家表示目前還在 Alpha 測試階段,他號召參與測試的玩家萬眾一心監督開發,「像《戰地風雲2042》這樣的錯誤絕不能再重演」。
《戰地風雲 2042》2021 年發售時,不僅因為一堆 bug 跟空泛的地圖設計,還有專家系統讓每個士兵《Apex 英雄》上身,能隨意搭配主武器跟超 OP 的副裝備,使得玩家罵聲一片,EA 直到 2023 年初才宣布重拾兵種分野,並弱化各專家的特殊武器。

《戰地風雲》兵種武器限制的設計會迫使玩家做出抉擇與妥協,這讓選擇變得更具意義。尤其是大規模戰場上的分工與小隊作戰,當兵種綁定了玩法,玩家就越在乎自己所選兵種扮演的角色與戰略位置,在戰場上撿其他兵種的武器也是一大醍醐味。
就編輯個人經驗,《戰地風雲 2》時不同陣營甚至有限定的武器,直到三代開始出現跨兵種的通用單兵作戰武器,如 MP7、PP-2000、UMP-45 等,玩家可依等級陸續解鎖裝配。
而目前進行的戰地風雲實驗室還在 Alpha 階段,無論《戰地風雲 6》最後叫什麼名字,距正式發售還有一段長路,在老玩家失望及憤怒之餘,還是可以讓子彈再飛會兒,相信 EA 也不想重蹈《2042》違背民意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