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er 宏碁在台推出首款使用 SMI (Silicon Motion) 慧榮 SM2508 控制器的 Predator GM9000 PCIe 5.0 SSD,維持低溫運作的情況下,依舊能跑出超過每秒 14GB 的高速傳輸性能,一起來看看它的實際表現吧。




雖說 SMI (Silicon Motion) 慧榮已在 COMPUTEX 2024 推出 SM2508 控制器,但直到今(2025)年才有量產販售的 SSD 成品。
手上這款 2TB 的宏碁 Predator GM9000 SSD 從外觀來看是單面顆粒配置的模式,正面使用銅箔 + 石墨烯材質的散熱片覆蓋,背面就是簡單的型號序號標籤。提供 5 年或是 1600 TBW 總寫入量的保固方案。


揭開散熱片後可以看到 SMI SM5208 控制器由一塊金屬散熱片覆蓋著,藉此擴大散熱面積。該控制器使用 TSMC 台積電 6nm 製程,主運算單元為 4 核心 ARM Cortex R8 CPU,採 NVMe 2.0 傳輸協定,可控制 8 通道 NAND 快閃記憶體。
快取記憶體使用 BIWIN 佰維自行封裝的 2GB LPDDR4-3200 顆粒,編號 BWCC2X32N2A-16X-X。快閃記憶體也使用佰維重新封裝印刷的編號 BWT2BN888-001T 顆粒,實際是 Micron 美光生產的 B58R 款 232 層 TLC NAND Flash,單顆容量 1TB,共 2 顆構成總容量 2TB。
實測





經 CrystalDiskMark 實測,Q8T1 的循序讀取達每秒 14340 MB,循序寫入可達接近每秒 13290 MB,Q32T16 的 4K 隨機讀寫則分別測得 207.6 萬與 179.8 萬 IOPS,這些數據明顯贏過使用 Phison PS5026-E26 控制器方案的 Crucial T705,但在 Q1T1 的 4K 隨機存取性能略遜一些。



Predator GM9000 在模擬遊戲存取的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表現也遜於 Crucial T705,成績約落後兩成。


全碟連續線性寫入方面,Predator GM9000 在前 19% 容量可完全維持在最高速檔。隨後繼續寫入到 70% 容量時,則在每秒 10300 MB 至 3300 MB 之間反覆震盪。
繼續寫入到 78% 容量,這時寫入速度在每秒 4000 MB 至 3000 MB 之間浮動。最後 78% 容量到全碟寫滿,寫入速度降至每秒 2100 MB 至 3000 MB 之間震盪。最終 Predator GM9000 全碟連續寫入平均速率為每秒 5326.3 MB,領先 Crucial T705 達 27.5%。
溫度方面,由於 Crucial T705 裸碟測試有熱當風險,因此我們一律以以華碩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主機板上最靠近 CPU 的 M.2 插草,並覆蓋主機板預設厚重鋁塊散熱片當作測試環境。

在經歷一輪 CrystalDiskMark 讀寫測試後,Predator GM9000 最高溫僅 57°C,比 Crucial T705 最高溫 65°C 還低了 8°C
總結

憑藉著台積電 6 奈米製程的全新 SMI SM2508 控制器,Predator GM9000 取得相當不錯的讀取寫入成績,讀取峰值表現不輸 Crucial T705,寫入更勝一籌。雖然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略遜一些,但全碟連續寫入扳回一城。
更令人振奮的是,由於控制器功耗大幅降低,該 SSD 使用一般的主機板 M.2 散熱片覆蓋即可正常運作,不再需要過分厚重的散熱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