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寫手:和良
在《鄉民的正義》情節中,有句話是「人多的一方,往往霸佔著所謂的正義」。《螢幕判官》正是款以類似概念為架構搭建出來的遊戲。故事從一則早年電視兇殺案新聞開始,玩家將扮演兇嫌,從他一生中拼湊出真相。此款遊戲由台灣獨立團隊 18Light 光穹遊戲所開發,已在 4 月 4 日於 Steam 及 iOS 正式上架。
雖然遊戲名稱是《螢幕判官》,但玩家並非扮演評判的角色,反而更接近遊戲英文名稱《Behind The Screen》。在一則由真人演出的兇殺案新聞背後,玩家將以故事主角身份,走訪人生各個重要階段,親身經歷那些不為人知,潛藏在螢幕背後的真相。在奇幻回憶與現實影片交錯中,描繪出各種現實所造成的社會悲劇。
玩法上《螢幕判官》以傳統冒險遊戲方式進行,透過簡單的方向鍵移動,並與場景上物件互動推進事件。由於操作時是以回憶方式進行,整體畫風偏向虛幻非現實,類似古早繪本風格,同時以此為基調,因主角不同人生時期而有所變化。
幼兒時期就如同聯絡簿上的美術圖畫風,或是小孩子噩夢般異色風格。中學時期中二風則有如唐吉訶德般成了正義騎士,試圖挑戰著不可能的敵人,類似這些風格轉變,在各個人生階段都能感受到整體差異。
相對於虛幻的場景風格,遊戲中將一些剪報或文件等做成了收藏要素,透過這些非主線文件,可以拼湊出相當貼近現實設定的世界觀,例如從案件剪報上的真實事件可以推測故事時間點,而學生作業本、記事等等,都是一段一段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不過遊戲並非完全以冒險方式進行,隨著劇情推進,也會因事件觸發許多不同的玩法,在這些事件中就必須以特殊玩法通關。例如早期會有類似倉庫番的玩法,必須藉由移動小孩位置來觸發機關,而某個追逐場景中則以跑酷方式進行,玩家必須左右閃躲障礙物逃離對方。其它還有匿蹤、對決格鬥等等不同演出,玩法上可以說相當豐富,但操作並不複雜,同樣都只要簡單幾個動作即可進行。
每當故事進展告一個段落時,過場畫面便會帶回到現實新聞片段,以字正腔圓播報風格,在看似嚴謹的新聞用詞中堆砌出媒體上主角形象,同時也穿插著一些相關當事人訪談。
透過主播「客觀公正」報導,藉由相關人士「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螢幕前觀眾已經拼湊出了主角形象:一個素行不良、品德惡劣、精神異常的年輕人,犯下不可原諒滔天大罪,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可惡至極,應當接受制裁。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遊戲中並沒有明確點出。但當玩家以主角身份成長,經歷他所經歷過的重要事件後,就能從另一個角度拼湊出與媒體呈現出來截然不同形象。
在主角成長歷程中,也反映了許多社會議題與現象,舉凡婚姻關係、家庭暴力、群眾暴力、輿論批評、權貴欺壓等等,各種前因後果之下,最終造就了一齣人倫悲劇。然而在螢光幕面前,人人都能藉著新聞報導與採訪成為螢幕判官,輕易將主角判下死罪。
遊戲背景約在數十年前,資訊流通較為不發達,但即使是網路便利的現今,類似情況也依舊持續發生著。例如著名的媽媽嘴命案,案情逆轉之前,網路與各大媒體不乏各種撻伐之聲,這些人忿忿不平對「加害者」發洩著怒氣,迫不及待伸展心中正義。
他們不見得是壞人,甚至以二分法來說可能大多數都是好人,但在偏頗的資訊、被誤導的真相上,他們成了真正加害者助手,隨時可能製造出更多受害人。
《螢幕判官》便是這樣一個故事,它並沒有太多直接批判與是非,只是單純述說著故事,用不同角度說著同一個故事,最終讓它從不同角度來看,成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