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代到2010年代左右,日本的輕小說曾經稱霸動漫市場。
當時許多人氣動畫、漫畫都是由輕小說改編,各家出版社也積極舉辦比賽,希望招攬新銳作家到旗下的文庫寫書。
然而現在日本的輕小說市場卻宛如一潭死水,即便是知名作品推出新刊,銷量也遠不及當年。
有作家最近就出書批評,這都是出版社只顧眼前的利益,積極爭取出版異世界轉生之類,主攻大人市場的網路小說,才導致原本的國高中生客群流失了!
書中主要在探討,日本出版業界近年很喜歡掛在嘴邊的「年輕人不讀書」這句話,究竟是真是假?飯田一史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從政府政策、學校教育與出版社銷量等數據分析,
認為YouTube、抖音之類的新型態娛樂崛起,並沒有降低國高中生的讀書時間,甚至在某些年齡層還有增加的趨勢。
書中還有一個章節,特別聚焦在輕小說業界。
飯田一史認為,日本的輕小說市場近年呈現衰退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原因並不是年輕人都不讀書,而是業界自己拋棄了年輕人的市場!
引發話題的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只注重眼前的銷量(效率),出版『成為輕小說吧』的作品,導致各家輕小說文庫紛紛搶佔大人市場。
但是從整體來看,原有的輕小說卻是以『國高中生』為主要讀者。
因此當各家文庫主攻大人市場時,就導致失去了國高中生的支持。
以統計數據來說,國中生的讀書量在近年反而增加,高中生則是持平。
如果輕小說業界能夠維持主攻國高中生的策略(特別是國中生),就可以免於衰退的命運了吧。看看童書市場有多麼熱絡,就可以一窺端倪了。」
網友意見表示
「輕小說文庫不約而同倒向網路小說,導致各家文庫原有的個性都消滅了,看來看去都是一樣的套路。
我覺得這才是造成輕小說衰退的原因吧。現在已經沒有多樣性了。」
「最近的輕小說都以網路小說為主,主角也呈現高齡化(或者該說作家高齡化?),
原來那是因為出版社刻意要討好大人嗎……國中生的確很難將自己投射在曾經是上班族的主角身上啊。」
「感覺多了很多成人取向的描寫,學校的描寫反而減少了。像是那種主打慢活的網路小說,也都是給退休上班族看的吧。」
「大人取向卻是那種水準嗎?」
「照理說出版社應該要一邊賺大人的錢,一邊投資下一個世代的讀者才對。
問題是出版社根本賺不到足以投資的利益,這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吧?我是覺得出版社都只顧著眼前的利益,粗製濫造才造成這種結果啦。」
近年來我也覺得輕小說改編的動漫題材有點大同小異,一堆異世界轉生,
雖然我以為這目標族群反而是年齡比較低的,沒想到是以大人為目標嗎?
畢竟這種異世界轉生就忽然超厲害的故事,在中國小說是多年前就氾濫到被嫌棄的套路,
一般都是有點用來初入小說界會讀的作品。
不過現在的確不少動漫的目標族群比較大人化,但也不一定每個都能有大人感,
要大人又不夠深沉,要青春又不夠活力,有時候搞不清楚設定的族群是誰,
你們覺得近年來的動漫,會太過大人風嗎?